400-025-7877

边缘计算服务器如何突破多样性难题?

点击量:379 发布时间:2022-12-26

根据IDC的预测,边缘计算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,相关基础硬件的需求量也必然水涨船高。而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,如何面对应用场景的千变万化是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最大难题,为了满足各行业差异化的诉求,作为硬件的核心角色,服务器必然担纲重任,以产品创新谋求突围。

原有的定制化产品策略曾被寄予厚望。面对纷繁复杂的边缘计算场景,部分厂商采取了服务器定制化的方式应对特定的边缘端需求,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,但由于开发成本高、生产周期过长等因素,难以实现规模化的推广,不同类型定制化产品之间更是沟壑林立,限制了边缘计算场景的落地。

因此,在定制化的基础上,延伸出一种独特的破解思路——模块化设计。客户需求存在个性化与差异性,是市场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,并非边缘计算服务器独有的瓶颈。在数据中心领域,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。

伴随云计算的高速增长,视频、电商、通信等场景会有不同的业务需求,服务器厂商通过研发出模块化的整机柜服务器,集中供电、散热和管理,并可根据需求配置不同的节点,灵活满足各类应用场景对硬件平台的要求。由此可见,模块化是应对复杂环境的有效方式,但边缘计算场景的碎片化程度更高,对设备所能适应的运行温度、体积、网络环境、适配功能千差万别,很难简单复制数据中心领域模块化产品的研发路径,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模块化之路,首先要应对“极限瘦身”的挑战。为了满足多元化的边缘计算需求,服务器内部通常要添加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各种硬件,这些内容无疑增加了服务器的体积,因此需要以系统架构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,基于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对功能进行分区,将计算平台、IO、管理功能等模组做架构解耦,重构成标准化的模块,并将同一模块设计统一接口与底板连接。另外信号和散热之间的平衡同样不容忽视,例如通过改变接口设计,并从仿真到实物打样反复调整内部各个模块布局,确保每个部件的协同性。

硬件之间的接口、电压、电流都不一样,服务器的结构布局越复杂,信号、散热等方面的隐患就会陡增,需要针对内部链路和热设计进行反复验证。在此基础上,边缘计算服务器才能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,进行快速的组合,匹配合适的算力和功能。


返回顶部